你最勤奋的时候到过什么程度?
- 373
- 最新句子
考研的时候。
从2011年的3月15日至2012年的1月5日,在这10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早上7点10分起床去自习室上自习,晚上十点半回宿舍休息,风雨无阻。
或许从某一天或者某一段时间看来,我并不是最努力的,在某一段时间里,有人来的比你早,走的比你晚,但是他们没有坚持下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是你成功最重要的条件,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
现在已经毕业工作了,但是每当我翻出考研时候写的日记,仍然会觉得很感动,当年的那个小伙子,真不错。
有人问最终的成绩如何。
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正在我女朋友学校和她一起玩耍。是我们两个人一起见证了那个很有意义的时刻。
总分考了422分,数学143,英语87,政治76,专业课116,高出分数线52分,比我预想的高出30多分。
应该说,是一个欢喜的大结局吧。

我大四放弃保研清华以后准备出国考试,压力特别大,因为我本身英语特别不好,不好的程度就是托福考试满分120,我考了60分,我感觉全蒙也能蒙个60分左右吧,当时就是这么个水平。
我 、科研竞赛和专业背景都挺不错的,所以压力全在英语,我当时大四了,放弃保研又没考出英语成绩的话,我就只能家里蹲了。我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把托福听说读写和传说中词汇量要求上万的的GRE全都考出好成绩,托福至少100+,GRE至少320+,我才能进全美前20的学校,这是最低录取分数线。
我当时的申请目标是全美前20的7所,然后我苦逼的英语学习生涯就开始了,我这辈子都没有系统的好好的学过英语,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崩溃的。我买了很多的英语复习资料,超级厚的一大摞啊,我的妈...考过GT的人应该都知道...我因为英语基础不好,就先准备T后准备G,托福先背单词,买了四本单词书,每天一睁眼就开始背新单词复习旧单词,吃饭的时候背单词,从宿舍到食堂的路上背单词,从食堂到自习室的路上背单词,上厕所的时候背单词,课间背单词,晚上抱着单词书睡觉,半夜做梦都梦到单词,有的时候梦到一个单词想不起来意思了,立刻醒了翻单词书查意思。完全简单粗暴一个月把托福单词啃下来了,这辈子头一次系统背了几本单词书。
然后开始做TPO,从第一套到第27套,当时并没有出到现在这么多套,我每天在宿舍第一个醒,天还没亮就爬起来,怕把室友吵醒,轻轻的收拾电脑和托福资料去自习室,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进教室的,每天晚上等看门大爷轰我我才回宿舍,披星戴月。英语这个东西特别磨人的地方在于,你从60提分到90很容易,但是90到100+就很难,有瓶颈期,你怎么努力都不见效果,内心就很崩溃,然后没办法就真的只能咬牙坚持。
更让我崩溃的是我当时放弃保研了以后,我寝室其他同学都保研了没事干,天天想着去哪玩,去哪儿吃,看什么韩剧,看哪个小说。而我天天都累的不行,我总在想我为什么要选出国这条路呢?我要是保研了我也可以耍去了,但是我放弃了,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学习。
我开始阅读不好,我就每天不停的做阅读,每天看着电脑上密密麻麻的托福阅读,我眼睛特别难受,那一阵子我视力下降的厉害,每天下了自习带着眼镜看东西都是影儿,感觉眼睛都快瞎了。后来练听力,我的听力是真心不好啊,几乎什么也听不懂开始,没办法只能磨耳朵,天天不停地听听力,从早上到晚上,睡觉也带着耳机听,我感觉当时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耳朵很难受,但是真的没办法,我当时就悟出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东西是你必须学会的,你早晚都要下功夫把它学会,之前偷懒没学到的后面一定会加倍努力补回来,所以该学什么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会。知识只能靠自己掌握,学会了就是你的,学不会谁也帮不了你。
经过了漫长的努力,我从托福60分最终考到了100+,我考了7次,每一次考试,每一次等待成绩就感觉自己被虐一遍,真的是“托福虐我千万遍我待托福如初恋”的感觉。还好我坚持了下来,然后就是GRE,我按照同样的方法,自己啃了10多本书,单词书全都被我翻烂了,有本叫 ,当时准备GRE真是快要了我的命了。不过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最后GRE也考过了,再后来我就被JHU录取了,现在在美国读研。
出国这个事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让你本来努力就可以得到的东西,因为懈怠而失去了机会。很多事情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想干什么就去做吧,然后别给自己留后路,一个劲的往那奔。我觉得我当时放弃保研是对的,要是我有保研机会,我绝对不可能那么努力学英语。有了后路往往就没那么努力了。
本科有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前一周,有一门理论课的任课老师告诉我们期末考试没有范围,只要是老师提到过的都是期末试卷考查的范围。由于这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没有范围,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努力背诵几乎整本专业书以及老师讲过的所有内容,而且当时我选课很多,要在一周内要参加四门专业课的 。由于超大的背诵量,很多同学都决定放弃考试,等下一学年专业课程密度较少的时候再重修这门课。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肯定背不下来,于是就没有塌下心来认真准备。
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是有选择的。自己主动选择去做它总比被迫去做要好。于是我决定我要把这门课程复习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先用了三天时间归纳整理出来了大概有4万字左右的资料,离期末考试只剩不到4天,我要在四天内背诵4万多字的内容。虽然看起来很不可能,但是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
于是我把每一分钟当成60秒,努力坚持背诵全部内容,与此同时,还准备着其他3门考试。四天里我只睡了几个小时。饭都没怎么好好吃,脑容量感觉都有点不够,背了忘忘了背,感觉自己都快背傻了。中间有一天我特别崩溃,我前一天背的几万字我都忘了,看着那堆密密麻麻的复习资料,我真的快崩溃了,压力特别大,我没忍住就在走廊里大哭,我给我妈打电话,我给我男朋友打电话,他们都非常认真的鼓励我,让我加油。但实际上,他们的鼓励对我竟然一点作用都没有,我发现我还是要背那么多资料,他们并不能帮我背,他们的鼓励和劝说并没有让我当时面对的压力和问题有一点改善。那时候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你自己的任务,只有你自己能完成它,你绝望的时候,谁也帮不了你,只能靠自己。
然后我痛定思痛,擦干眼泪,泡了超浓的一大包咖啡,重新坐回自习室的座位上开始背复习资料。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在考试前把所有资料都全部背过了,而且背了不只一遍,直到考试前一秒中,我还在不停地看复习资料。期末考试那天有五分之一的同学都放弃了考试,没有来考场。我考试的时候思如泉涌、奋笔疾书。最后考试结果出来后,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门课我考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这是一个4学分的课,我考了93分,当时基本大多数同学都70多,这个课的成绩也奠定了我那年专业第一的基础。
本科选了一门课是学校 中被认为很难的一门课程,老师也被认为很严格。第一节课的时候授课老师就说这门课程是由8位不同的老师给我们讲授,这门课程任务较重,至今为止没有一名学生拿过满分的成绩。我是个挺有野心的人,当时我就想既然这门课至今都没有人拿过满分的成绩,那么我就要努力结束这个局面,成为全校第一个这门课程拿满分的学生。如果一个事没有先例,那么我就可以放手一搏,努力去拼。等到了第二节课我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同学因为这门课程较重的任务量,把这门课退掉了。有的老师很严厉,问的问题也很困难,回答的不好会被老师否定一番。大多数同学们在老师提问的时候,都低着头生怕被问到。但是,我却不同,我就喜欢去接触这些 的老师,比较有挑战性,如果一个问题我回答的不好,老师给出他的观点,我就知道我思考时的问题所在,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观点。于是,我就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老师进行讨论,我每节课下都会自学老师课程中提到但没讲的书籍,对自己有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提交了74页的课程论文,最终我获得了100分满分的成绩,我成为了全校在这门课中第一个获得满分的学生。后来那个很tough的老师还给我写了邮件,感谢我在课程中的付出和努力。
我觉得我知道什么时候该努力,就真的用心去努力了,自己也是个挺有野心的孩子。我小时候文艺特别突出,古筝、钢琴、芭蕾、拉丁、民族舞、现代舞、合唱、声乐、竖笛、画画...我真是在文艺特长方面全面发展,于是小学一直搞文艺活动,经常参加比赛,从来不好好学习,考试经常倒数,五年级小升初,我感觉挺重要的,我就在五年级好好学习了一年,考上了重点初中的重点班,初中又开始搞文艺活动,到处比赛、表演,文艺上获了好多奖项,我在天津,天津市的文艺比赛大奖我当时每年都拿,学习也一直不咋地,九年级的时候感觉快中考了,心里知道中考的重要性,于是好好学了一年,化学之前50多分的我愣是考了100,物理40多分的我中考愣是考了98.加上我省市级文艺比赛一等奖,我还中考加分来着。本来初中的老师都没觉得我能考上重点,但我中考以高分被我们那的重点高中录取了。
上了高中以后,因为文艺方面特别突出,加上青春期,喜欢我的男生特别多,我开始谈恋爱,我当时和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谈恋爱,同学们都开玩笑叫我第一夫人,成绩也比较一般。然后我继续搞文艺活动,我从小到大都是文艺委员文艺部长,只要跟文艺有关,学校师生第一个肯定就想到我。到了高三,我眼看要考大学了,挺重要的,我就一心学习,把文艺什么的各种学生活动 职位都辞了,安心学习。我学文的,政史地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背了一遍又一遍,不懂的立刻问老师,即使是特别简单的问题,我也厚着脸皮问老师,一定得让老师给我讲会了才行,我记得地理当时 计算特别难,我做25个选择能错21个,然后那阵子玩了命的做题,不停错就不停做,不会就找学霸们和老师们,来回换着问,政史地的选择题是有多选有单选,反正全答对挺难的,但是选择题又占了超大比例分值,就是靠我一点一点死扣不停的问老师同学,我的成绩大幅提高,后来就一直保持在年级前10名的位置了,我高一的时候考过年级199名,我们年级一共才300多人。然后我本科就考上了 ,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我一进大学,我去,我是最低分进来的啊,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什么衡水一中,黄冈中学, ,天津一中,都是名校的, 这帮人都好高啊,随便一问人家高考成绩都好么650+630+的,也太可怕了,好多都是高考报的清华北大,发挥失常要么没考好就走第234志愿的了。我当时真是亚历山大,这帮人大一四级裸考都660,670的,托福高中就90多100多,完全完爆我。大一的时候高数他们都不怎么来上课,但是期末都99分,98分的,我学了半天,才考了89分。我当时还是班长,我就觉得我差太多了,大一的时候专业排名我好像是13/36,这还是加了 以后的结果,我当时就想我明年一定要考专业第一,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向这些厉害的同学看齐,赶上甚至超过他们。
于是我的大学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
大一希望大二考第一拿国奖,做科研参加 ,
大二考了第一拿了国奖,参加了很多科研竞赛,大三希望当社团主席多做公益。
大三科研发了论文,拿了挑战杯等大学生科研学术竞赛特等奖,当上了社团主席,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希望大四保研北清,又希望能去美国名校读研。
大四有了保研资格,放弃了,后来来到了美国排名第10的JHU。
我觉得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我男朋友(现在是老公啦~)甚至周围很多人的人生轨迹都比我厉害多了。这也正说明了一切皆有可能,你想做什么努力放手去做就都有机会实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拼了命的往上奔。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是我老公和同学们的故事,比我厉害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疫情之前我每天送闺女上学,回来路过东操,顺便去投投篮, 。
那时候还是夏天,早上凉快,打球也舒服。
每次去的时候,都能见到一个小伙子在那练得汗流浃背。
后来去得次数多了,见面打个招呼,也算脸儿熟,但仍然各投各的。
有一天我正在那投 ,手风顺,连中十几个。
等到终于投丢了一个,胳膊腿儿发软,懒得动,就慢慢踱过去捡球。
结果就看小伙一溜烟跑过去,帮我把球捡回来了。
我还挺不好意思,道了声谢。
小伙憨憨地说没事没事,然后就聊起来了。
他说他也想练三分,但总是投不到,说看我投得那么轻松,想请教。
我打量他一眼,得有190出头,20来岁,估计也就是大一大二。
虽然算不上壮,但身体素质也绝不差。
再结合之前瞄了几眼他的 ,心里大概知道他是什么问题。
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又让他投了几个,每次向外一步,大概到 往里一步的时候,动作开始走形了。
看明白了,我也就跟他直说了,以我的经验看,你不是力量问题,主要还是动作问题。
你的 不错,但还没有好到能跳投三分的程度。
这玩意虽然好看,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并不实用。
别看科比跳投美如画,但全世界有几个科比呢?
人家身体天赋摆在那,一般人学不来。
咱们要学还是学库里,也不用飞天遁地,但投出去丝般柔顺,不也是一种美?
小伙子觉得有道理,说我看您动作就挺丝滑,我也想练这种。
我说我也就是瞎投,但咱们倒是可以一块研究研究。
鉴于他跳投惯了,我让他提前出手,脚点地的同时上肢同步起球,然后顶肘, ,拨球……
练了半个小时吧,小伙闹钟响,说要去上课了。
我嘱咐他,回去多琢磨动作,琢磨明白再实践,这样最涨球。
他答应一句,骑着二八大驴飞奔而去。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早上都能遇见他,有时候帮他纠纠细节,有时候也1v1打两个,因为有三分, ,打他基本不出汗。
后来疫情严重,小学改成了网课,清华也封校了,好长一段时间没去打球。
等疫情缓过来点小学复课的时候,已经是深冬,早上零下几度。
有一天我送完闺女手痒痒,于是又去了 ,打算投两个。
没想到去了就看到熟悉的身影,穿着短袖练得满头大汗。
边走边看他投了几个三分,差不多也能连中2、3个,关键是动作顺溜多了。
我过去打招呼,夸他进步挺大。
他还挺 ,说还是练得有点慢,本来疫情前一天能练好几个小时,疫情来了,不敢太得瑟,只能悠着来。
那天我们又开了三局,使出吃奶的劲儿,总算赢了一局。
最大的变化就是,之前三分线外我可以放一步防,现在不敢放了,因为人家有三分。
我问他,这大冷天你还天天来练呢?
他倒不以为意,说最近疫情严重自己也有点懒,不敢早起,前段时间练出来的手感,又有点倒退。
我问他几点起。
他说六点。
又问他几点睡。
他说12点。
我让他注意身体。
他说没事,宿舍都这样,自己毕竟还是早起锻炼,比那些早起学习的健康多了。
后来又打了几次,我给他出主意,让他手心空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 上。
果不其然,这下更准了,我是彻底打不过了。
可惜好景不长,疫情反复,学校又封了,我也就没再见他。
但我知道,他一定还在坚持训练。
对于这样的人,勤奋已经是一种习惯,改不了。
清华里面有的是人才,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我却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是什么呢?
还不只是勤奋那么简单。
他们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勤奋”,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基本操作。
更好的说法应该叫“痴迷”。
能钻进去,在别人看来又苦又累,人家却乐在其中。
如此一来,恐怕也就没必要苦哈哈地“勤奋”了。
反正 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武汉人。本科第一专业国际商务,第二专业英语。大学前三年每天过得比高三还累,每天早起到教学楼背英文单词,晚上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在公交车上还在背英文单词,吃饭的时候看各类新闻、评论,大学考过的证书有,英语专四专八托福到计算机二三四级驾照,学过德语法语韩语,学生活动从校级做到市级,最后上了当地报纸新闻,得了985学校本科生几乎所有能得的奖学金,捐赠奖学金给贫困小学然后上了另一市电视台,做挑战杯、科研立项(经济学方面),结交了一批人脉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用大学三年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保研同时拿到清北法硕offer。现在大四,终于能好好放松一下,办了健身卡,在学钢琴,炒炒股,准备司考(已过)和cpa(已过经济法),看完了TBBT、friends、,破产姐妹,回顾了Downton Abbey,每周看两部imdb排名靠前电影,一个月看一本书。还是改不掉在公交车地铁上背单词的习惯。 但是身边有太多优秀并且令人钦佩的同学了,所以接着加油吧。
粗略的看了看问下下面的大部分回答,绝大多数是讲的学习方面的,我就讲讲工作上的事吧。
我在出大学之前,几乎没怎么勤奋过,在读书的时候是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也导致高考只考了一个三流的大学。大学就更没有勤奋过了,整天顾着玩游戏和做生意。实习期间,凭着关系到一个本市的重点高中做了几个月没有薪水的 ,混了张实习证明。当时非常的志大才疏,好多工作看不上,但高端一点的工作又做不来,整天在家就是玩WOW,出门就是和基友喝茶聊天。每天中午才起床,晚上凌晨才睡觉。搞得爹爹不疼,舅舅不爱,狗也嫌的地步。最终家里有个亲戚让我到他们那个公司工作,他们那个公司是做农资的,俗称“买农药的”。我当时非常不屑一顾,觉得买农药这么简单而又低端的工作我才不去呢!这个长辈跟我讲: “你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其实复杂的很,没有能力绝对做不好的。而且连这么低端的工作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高端的工作吗? "我当时并没有被说服,但是迫于家人和长辈的压力,最终还是去了这家公司。
刚进去的时候听说我们部门有个业务员一年光提成就拿了40多万,然后刻意去接触了下这位业务员,当时觉得也不过如此,还心想:他如果能拿40万,我也能拿得到。心里更坚定的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毫无难度,放佛已经有40万 在哪里等着我了。因此在生产部门去培训的两三个月,也没有认真的学习业务相关的农药知识、植物 的知识。最后培训结束下市场了,恰恰被分在那个拿了40万提成的经理手下当推广员。
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另一位推广员一起到下面的乡镇去拜访零售商,给农户发传单。跟我一起的那个推广员是公司的老员工,以前是帮总经理开车的专职司机,后来觉得做销售赚钱,所以也申请来做销售。虽然他以前也不是学农业这方面的,但多少有点接触,所以在客户和农户那里基本上还有的聊。而平时自诩出口成章的我,基本上一句话也插不上,只能像个傻子一样听着那些陌生的化学成分什么”甲维盐“、”阿维菌素“、” “、”氟铃脲“等等。晚上又回来的很晚,觉得很累倒头就睡了,就更没精力看书了。两个月以后划分市场,设定点助理。结合我们两个平时的表现,而且另一个同事是老员工,原来又是总经理以前的专职司机,所以他被安排跟经理一起呆在一个成熟市场上。而我被分配到一个非常小的市场,销售潜力也并不大,而且那个市场的最主要的一个客户非常难缠,跟我们公司的几任带片的经理都搞不好,当然这也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初到这个市场的时候还是非常兴奋的,因为没有人管我,想睡到几点起床就几点,整天的就跟经销商下面的经理和其他公司的三、四十岁的销售员一起喝酒唱K洗脚,东西什么也没学到,关系倒是搞得很好。如果仅仅是这样,我想我还是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跟着客户一起下去下乡拜访零售商,客户向每个零售商介绍:这是某某公司的业务员。有些零售商就随便问了一些公司的产品、成分和价格体系,结果我一个也回答不上来,简直是一窍不通。于是零售商跟我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就再也不搭理我了,我感觉受到了羞辱!客户也没有说什么,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后来住宿的宾馆后,我依然不觉得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反而跟我家那个亲戚(他是公司的销售总监兼 )打电话,让他把我调换一个好的市场去,但他明确告诉我不可能对我特殊照顾,甚至不准我在同事和客户面前提起我们之间的关系,还说 市场并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成熟市场都是从无到有做出来的,想要成熟市场就自己把这个市场做起来! 我非常灰心,觉得自己本身就不是学农业相关的专业,现在要从零开始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做起来也要花好多年,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实很多都怀着自视甚高,想一口吃个胖子的心态 )。当时甚至动了辞职的念头,想继续回家过那浑浑噩噩的生活。结果第二天客户下面那个整天跟我喝酒的赵经理邀我去吃饭,我见到了一个其他公司的一个业务员,这个人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是帝都一家农资公司的销售经理,看上去非常年轻,说话有点大舌头。细问起来比我还小一岁,他高中还没读完就出来打工,几经辗转去了现在的公司,只花了5年不到的时间就做到了 的职位,每年稳定的收入将近30多万,在 附近买了房子,开着大众CC。我非常震撼,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这样一个说话都说不清楚的人还能做销售?但我终于明白过来了,是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并不是理由,要花好多时间也不是借口,最重要的是我未必会比这个人差吗?!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我要证明给我的同事、我的领导、我们的客户和零售商还有我那个亲戚看,我能行!
首先我打电话给我的经理询问了我们公司产品的情况,包括对应的病虫害情况、所含成分、专利等证件、价格体系以及历年来这个市场的产品销量,自己做成Excel表格和PPT文档,看熟背熟。
接着我找跟我关系已经很好的 搞到了所有的以前做过和现在还在做我们公司产品的零售商的名字、电话、地址、店铺名以及各个零售商卖的我们的产品和产品历年来的销量,甚至零售商的性格和家庭情况。
然后我每天4点多钟就起床洗个澡(这样起码一上午都会很清醒),自己做公交车由近至远去拜访每一个做我们产品的零售商,帮他们卖药(当然主要还是卖我们公司的产品),见到店里需要帮忙的也主动帮忙搬搬东西什么的。刚开始零售商和买药的农户都不怎么信任,因为看着面生而且是说普通话的(被某省卖假药的骗怕了)。最早时我去零售商那里帮忙,到了中午饭点居然有的零售商都不叫我吃饭,连客气都不客气一下。搞得我经常是快到了饭点先自己出去吃个饭然后休息一下,等到他们估计吃完了饭再去他们店里帮忙。后来慢慢去的多了他们也就接受了我,留我吃饭的也越来越多,还有几家每次去都留我喝酒,甚至晚上喝多了还留我住宿。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和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当地常见的病虫害情况、每年病虫害高发时间、当地农民的打药习惯、购买农药的价位以及同类产品的成分和价格体系。同时,也根据我的观察了,逐步解筛选零售商。
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到宾馆,遇到了什么问题不懂就打电话向经理咨询,也串门去找几个关系好的同行聊聊天,了解下心得,学习下经验(当时很多农资企业的同行都住一个宾馆)。然后回房间洗澡洗完衣服后就开始写工作日志,记录每天的情况:[哪家零售商买了多少我们的商品?是否需要补货?]、[哪家零售商卖了多少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它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对策?]、[哪家零售商销售情况不佳?原因是什么?是否裁撤更换?]、[哪家零售商需要我们提供怎样的促销活动?我们公司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哪些零售商非常具有潜力,怎样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哪些零售商没有做过我们的产品,但是有合作的想法的?]、[哪些零售商想卖什么成分、什么价位的产品?我们公司是否有?是否能够引进一些一起当地市场没有过的产品]等等。
当时每天最少要写满6、7面纸,那种皮质的笔记本我两个多月就写满了3本多。写完这个还要看看植保和 方面的书籍,上网逛逛191 看看最近的市场行情。一般睡觉时都将近凌晨两点了,有很长一段时间,真正躺在床上的 每天不到两个小时,甚至有半个月做促销的时候就个把小时时间。当时真心觉得要做的事太多了,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够用。虽然很累很困,每天就靠在下乡的车上补一小会儿觉和大量的抽烟(ps:抽烟有害健康啊)喝浓茶提神,但是却觉得很充实很热血。
就这样花了大半年时间,瘦了将近30斤,我总算是入了农资销售的门,也基本上搞清楚了当地市场的一些问题,找到了相应的对策,把这个每年销量10万左右的小市场做到了80万,年底回款也非常迅速。公司领导交口称赞,我家那个亲戚也自豪的告诉大家:这是我侄儿!第二年开年我暨升为了可以拿提成的带片助理,第三年提升为 。因为自己确实不喜欢这份工作,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最终辞职离开了这个行业, 几年过去了,我却依然很怀念当年的那段时光,真的是非常的热血!还是感谢经历吧!
当然还是要说一句,其实这份工作对于总体的人生职业规划来说,实际上是走了弯路。如果我能像这问题下的很多回答者那样,在读书的时候勤奋学习的话,可能可以考个好大学读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以后找个自己专业相关的自己热爱的行业去做,就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节约不少时间。虽然我做农资销售经理时赚了一些钱,应该来说比当时大部分刚出校门的同龄人年收入要高的,但是我始终不喜欢这份工作,身边的好多同事我也并不喜欢,我在另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提到过 ,实际上我只是把它当做糊口的生计,最后觉得再做下去就是浪费光阴,就像高晓松 说的"人生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但辞职后必须要从头开始,一两年换了几份工作一直不如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哪个行业才是归宿,很迷茫。虽然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的,但是相对那些读书时勤奋好学,考了个好大学,读了个感兴趣的专业,毕业后就进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即使辞职也是在本行业往高处跳槽的人来说,不管怎么样,其实我都浪费了5年多。也就是说我即使明天就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公司从基层做起,然而这个公司里有一个跟我同龄、且悟性和智商等各个因素都相同的人经过了五年在行业内的奋斗,已经成为了行业精英、公司管理,我的起步就比他晚了五年,而我就需要在记忆里不如以前的情况下,付出比当年读书时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去追赶他,还不一定能追的上。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读书的时候勤奋点呢?